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成都生物所完成蜂桶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模式原产地调查

文章来源:成都生物所 发表时间:2017-09-30

  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由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的鞠文彬、熊先华、黎怀成、陈德奎、陈金元等人,以及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的孙治宇、黄文君、黄琴、唐颖、唐明坤等人,组成考察队对宝兴县蜂桶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了野生植物原产地模式(Topotype)的考察和标本采集活动。 

  蜂桶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保护区”)位于四川省雅安市宝兴县东北部,地处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的邛崃山脉中段,东邻芦山、南毗天全、西连康定、北接小金县,东北与汶川县交界,辖区总面积390.39 km2,占全县总面积的13.5%,区域位置上靠近青藏高原,地势高低相差悬殊,因而垂直分布的山地气候显著,属于以亚热带为基带的山地气候类型,也是最具特色的山地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近150年来,中外科学家、探险家先后来踏足这片神奇的土地,最著名的当属法国神父阿尔芒·戴维(Armand David),中文名字又名谭卫道,在1869-1870年间,发现包括珙桐_Davidia involucrata、青榨槭_Acer davidii等约99种植物物种;美国植物学家威尔逊(Ernest Henry Wilson)在1900-1910年间在此发现了羽叶丁香_Syringa pinnatifolia等31个植物物种;1930年之后中国植物学家如俞德俊、曲桂龄、杜大华、宋滋圃、张秀实、任有铣、钟补求、关克俭、王文采、钟国跃、何铸、周子林等人先后在发现六十多个植物物种。以上发现的植物物种且多以“宝兴”、“穆坪”来命名,如“宝兴过路黄_ Lysimachia baoxingensis”、“宝兴糙苏_ Phlomis paohsingensis”、“宝兴报春_ Primula moupinensis”、“穆坪马先蒿_ Pedicularis moupinensis”等,经查文献与模式标本信息发现保护区约有194个植物物种(包含变种、亚种)。这次保护区植物模式原产地物种考察,为更好的了解、保护宝兴蜂桶寨保护区的植物模式标本原产地资源提供信息资料和决策依据。 

  在为期一年多月的野外考察中,考察队分为5次对保护区内各山沟谷开展了调查和采集。采集包括了滋圃报春_Primula soongii 、反边杜鹃_Rhododendron thayerianum、宝兴杜鹃_Rhododendron moupinense、西固凤仙花_Impatiens notolopha、宝兴栒子_Cotoneaster moupinensis、宝兴葶苈_Draba moupinensis、峨参叶紫堇_Corydalis anthriscifolia、宝兴淫羊藿_Epimedium davidii、大渡乌头_Aconitum franchetii、大叶柳_Salix magnifica、蚀盖耳蕨_Polystichum erosum、川西蹄盖蕨_Athyrium costulalisorum、蒓蓝绣球_Hydrangea longipes、大卫梅花草_Parnassia davidii及宝兴悬钩子_Rubus ourosepalus等植物模式原产地物种标本1223号,分子材料1200余份及其他活体材料30多种,图片44000余张,这为后期保护区植物模式原产地资源的保护和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奠定了基础。 

  本次科考活动得到了蜂桶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宝兴县林业局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和热情帮助。 

   

   

   

  蜂桶寨保护区内采集到的部分植物原产地模式 

版权所有: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 技术支持: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蜀ICP备05003826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702001710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19
单位地址:中国四川省成都市人民南路四段9号 邮编:61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