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 页
  • 分院概况
    • 分院简介
    • 机构设置
    • 现任领导
    • 历任领导
    • 历史沿革
  • 科教机构
    • 研究单位
    • 转制企业
    • 国科大学院
  • 党群园地
    • 组织机构
      • 党组织
      • 纪检组织
      • 工会组织
      • 团委机构
    • 党建动态
    • 反腐倡廉
    • 学习园地
    • 弘扬科学家精神
  • 人事人才
    • 院士
    • 高层次人才
    • 西部之光
    • 青促会
    • 工作动态
  • 科技合作
    • 合作概况
    • 院地合作
    • 科研进展
  • 科学传播
    • 科普文章
    • 科普动态
    • 科普基地
    • 学术期刊
  • 信息公开
    • 公开规定
    • 公开指南
    • 公开目录
    • 公开年度报告
    • 公开申请
  • 综合新闻
  • 通知公告
  • 视频新闻
  • 园区风貌
  • 媒体扫描
  • 重点平台
  • 专题
中国科学院| English| 继续教育
  • 首页
  • 分院概况
    分院简介
    成都分院前身系1958年11月成立的中科院四川分院,1962年调整更名为中科院西南分院,1970年由四川省管理,1978年1月恢复重建后使用现名,是西南地区综合性的科学研究基地、高级人才培养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更多简介+
    现任领导
    王嘉图
    分党组书记
    院长
    曲建升
    分党组副书记
    系统党委副书记
    刘庆
    副院长
    分党组成员
    蔡长江
    纪检组组长
    系统党委副书记
    机构设置 历任领导 历史沿革
  • 分院概况
    • 分院简介
    • 机构设置
    • 现任领导
    • 历任领导
    • 历史沿革
  • 科教机构
    研究单位
    • 光电技术研究所
    • 成都生物研究所
    • 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
      研究所
    • 重庆绿色智能技术
      研究院
    • 成都文献情报中心
    转制企业
    成都有机化学
    有限公司
    成都信息技术股份
    有限公司
    成都中科唯实仪器
    有限责任公司
    国科大学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
    成都学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
    重庆学院
  • 科教机构
    • 研究单位
    • 转制企业
    • 国科大学院
  • 党群园地
    • 组织机构
      • 党组织
      • 纪检组织
      • 工会组织
      • 团委机构
    • 党建动态
    • 反腐倡廉
    • 学习园地
    • 弘扬科学家精神
  • 人事人才
    • 院士
    • 高层次人才
    • 西部之光
    • 青促会
    • 工作动态
  • 科技合作
    • 合作概况
    • 院地合作
    • 科研进展
  • 科学传播
    • 科普文章
    • 科普动态
    • 科普基地
    • 学术期刊
  • 信息公开
    • 公开规定
    • 公开指南
    • 公开目录
    • 公开年度报告
    • 公开申请
  • 头条新闻
  • 综合新闻
  • 通知公告
  • 视频新闻
  • 园区风貌
  • 媒体扫描
  • 重点平台
    • 大科学装置
    • 重点实验室
    • 工程中心
    • 野外台站
  • 专题
当前位置:
首页    科技合作    科研进展
科研进展

重庆研究院在纳米级分辨太赫兹形貌重构显微技术方面取得进展

发布时间:2024-04-03 来源:重庆研究院 【  小 中 大  】 【打印】 【关闭】

蛋白分子膜(蛋白膜)在生物传感和生物材料领域有广泛的应用。从纳米尺度精确检测蛋白分子的成膜过程对控制蛋白膜的品质、理解蛋白膜的形成机制和评价蛋白膜的功能表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然而,目前尚缺少一种能够精确表征蛋白分子在成膜过程中所有形态结构的技术手段。例如:原子力显微镜虽然具有优异的表面成像功能,但是它难以提供样品的亚表面信息(表面以下的信息),无法揭示蛋白分子层的内部结构信息。 

近日,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重庆研究院”)王化斌研究员团队和上海大学材料生物学研究所李江教授等团队合作,报道了一种同时具有表面和亚表面探测能力的纳米级分辨太赫兹形貌重构显微技术。在本工作中,研究团队发展了多介质层有限偶极子近场理论模型,建立了基于样品太赫兹近场光学显微图像来重构样品三维形貌的方法,实现了单个蛋白分子、蛋白网状结构、蛋白单分子层和蛋白复合层的精确检测。建立的太赫兹形貌重构显微技术具有无损、无标记的特点;同时具有表面和亚表面检测能力;其侧向分辨率与原子力显微镜相当,垂直分辨率达到0.5 nm。该技术为研究生物分子、功能材料和半导体器件等样品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重要技术途径。 

相关研究成果以“Near-Field Terahertz Morphological Reconstruction Nanoscopy for Subsurface Imaging of Protein Layers”为题发表于《ACS Nano》。重庆研究院杨忠波助理研究员为论文第一作者,重庆研究院王化斌研究员和上海大学材料生物学研究所李江教授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本研究工作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项目和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的资助。 

在前期研究中,研究团队还联合攻关率先实现了单个生物大分子(免疫球蛋白和铁蛋白)的太赫兹超分辨成像检测(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Small》)。 

  相关论文链接: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nano.3c12776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smll.202005814 

  

 



附件下载:

上一篇:成都生物所在手性磷酸与镍共催化下的酰基碳苷类化合物合成研究获进展
下一篇:重庆研究院在可片上探测和预处理的仿生视听光电探测器研究上取得进展
版权所有: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蜀ICP备05003826号-1川公网安备 51010702001710号
单位地址:四川天府新区群贤南街100号邮编:610213
网站标识码:bm48000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