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贝叶芒毛苣苔植株及野外生境照片
(A:季雨林景观B:附生植物C:枯枝上附生的贝叶芒毛苣苔 D:植株 E:花)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森林生态过程与调控项目组刘庆团队科研人员在整理近几年藏东南地区野外考察的植物标本过程中,发现一份采集于2015年中国墨脱县雅鲁藏布江沿岸湿润季雨林中的苦苣苔科植物无法与已经出版的中国植物区系资料中所记载的苦苣苔科植物匹配。当研究人员将视野扩大到到全球尺度上,发现其应该是1920年发表的Aeschynanthus monetaria Dunn。但该物种在国际范围内仅找到2份标本记录,采集时间均在100年以前(1912年)。为了更准确地鉴定和评估其未来的保护状况,研究人员根据考察时记录的原始影像资料和新采集的标本,补充了物种描述,还讨论了该物种采集时的原始记录及其拉丁命名问题。根据其叶片形状和拉丁名词义,研究人员为其首次拟定中文名为贝叶芒毛苣苔。
图2. 贝叶芒毛苣苔腊叶标本及局部器官形态照片
(A:2015采集的标本B:1912年采集的标本C:花的内部结构 D:幼果 E:叶背F:不定根G:花萼H:花药)
该发现近日由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与广西植物研究所科研人员合作以Rediscovery of Aeschynanthus monetaria (Gesneriaceae) in Southeast Tibet, China after more than 100 years为题发表在Phytotaxa 上。胡君为该文的第一作者,成都生物研究所刘庆研究员和广西植物研究所温放研究员为共同通讯作者。
这是该物种隐世百年后重新由我国科学家发现并补充描述,并且首次证实只存在于我国西藏自治区的墨脱县境内,纠正了产印度的错误记录。该发现为我国喜马拉雅地区的生物多样性提供了新资料,是第二次青藏高原科考的重要成果之一。研究得到了第二次青藏高原科学考察研究(2019QZKK0301)、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2015FY210200, 2015FY110300)等项目的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