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饶长辉研究员带领的太阳大气高分辨力探测技术研究团队成功获取太阳活动区快速演化高分辨力观测结果,这是继2019年12月10日1.8米太阳望远镜取得首光成功后的又一重大进展,标志着该望远镜可以为太阳风暴预警预报应用和太阳物理前沿探索提供独立自主的高质量数据。
太阳风暴是空间天气灾害的源头,日冕物质抛射、耀斑、冕洞等大尺度太阳风暴的主要表现形式。太阳爆发性活动对地球空间环境有较大影响,包括通讯中断、大面积停电、信息安全事故、空间探测器受损等,影响航天、航空、通信和导航定位等活动。太阳风暴爆发形成的增强电磁辐射、太阳质子事件等以光速或准光速传播,“看见即伤害”,因此必须对太阳风暴爆发进行提前预警预报,避免空间天气灾害事件造成的重大伤害和损失。
瞄准空间天气预报重大需求和太阳物理科学前沿研究,1.8米太阳高分辨力层析成像望远镜通过对太阳大气进行高分辨力成像探测,能够及早发现太阳风暴爆发的先兆特征,掌握其演化规律,为太阳风暴的预警预报和太阳物理科学研究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
1.8米太阳望远镜在2019年12月10日首光后,研究人员在疫情严防严控的同时,狠抓科研不放松,不断提升系统性能并进行观测试验,在成都气象观测和视宁度均不太有利的条件下克服各种困难,于2020年04月28日成功获取太阳大气光球层和色球层接近衍射极限分辨力观测结果(图1)。
2020年4月30日,研究人员对太阳活动区AR12760进行了追踪观测,目标锁定为活动区的负极小黑子,最终获得了一个多小时(07:53-09:01 UT)的高分辨率观测数据(图2)。TiO图像显示了太阳光球层,Hα图像显示光球层上方的色球层。随着时间演化,在TiO图像中,负极小黑子明显地向外延伸出条状气孔,反映了活动区磁流的连续浮现过程;在Hα图像中,我们可以清楚看到两根细小暗条扎根于这个下方的小黑子,而且这两个暗条足点处发生了相互作用,产生了一些增亮,最下方两分多时间的Hα图像和视频(图3和图4)展示了暗条足点增亮的瞬间,可能是活动区的连续磁流浮现导致了两条暗条之间的相互作用并产生增亮。研究团队正联合太阳物理学家利用观测数据对该事件进行详细分析研究。
随着第25太阳活动周的到来,太阳活动势必日益频繁,对空间天气影响也将愈发凸显。未来,1.8米太阳望远镜还将配备太阳高分辨力速度场及磁场探测仪器等,充分发挥系统潜力,为太阳大气高分辨力探测做出重要贡献。
图1 2020年04月28日1.8米太阳望远镜探测到的太阳大气光球(a)和色球(b)近衍射极限观测结果
图2 2020年4月30日太阳活动区AR12760演化图像(1小时变化)
图3 2020年4月30日太阳活动区AR12760快速变化过程图像(2.5分钟)
图4 2020年4月30日太阳活动区AR12760快速变化过程图像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