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牧是驱动青藏高原高寒草地植被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弄清放牧驱动下的青藏高原高寒草地植被变化规律是当下解释和预测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变化的瓶颈。过去的关于高寒草地对放牧响应的研究主要基于一些离散或定性的植物功能群分类理论,发现放牧能促进一年生、株高较低、低适口性、具有匍匐茎或者连坐状结构的植物物种优势度增加。但是,由于我们无法定量描述这些离散的或者定性分类指标与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关系,我们很难通过这些结果定量和精确的回答放牧会如何通过对植物群落结构和组成的影响改变高寒草地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罗鹏课题组王俊博士等以青藏高原东部高寒草地冬季(牦牛)放牧草场为研究对象,根据植物竞争者、胁迫忍耐者和杂草(CSR)对策理论,采用植物功能生态学的定量评价方法,从植物生态策略的角度揭示了放牧驱动高寒草地植物群落结构和组成变化的方向和机制。研究表明:由于高寒草地的低温和低养分有效性等恶劣环境条件,胁迫忍耐型植物往往在放牧强度较低的草地中相当占优势。而在放牧强度特别高的草地中,由于牲畜的选择性采食、粪便形成的资源岛和牲畜对粪便的排斥效应等因素,竞争型物种取代胁迫忍耐型物种成为了群落优势物种。该研究对判断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的自然性和草地保护管理成效具有重要借鉴意义,也为研究气候变化/人类活动驱动下的植被与生态系统服务变化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
该研究成果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C0503305)、麦克阿瑟基金(13‐104115‐000‐INP)等项目的资助,近日以 “Plant community ecological strategy assembly response to yak grazing in an alpine meadow on the eastern Tibetan Plateau”为题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land degradation & development上。
图1 不同放牧强度下高寒草地群落中各CSR策略类型的优势度变化。